希望看到文章的 Python 学习爱好者可以坚持打卡,在评论区坚持跟橡皮擦卡学习的朋友,在 100 天之后,橡皮擦将送出
神秘大奖
。
今天新学习的概念叫做元组,其实学元组还是离不开列表,第一个知识点是元组的英文 tuple
要牢牢记住,第一个知识点是元组与列表的区别,列表的元素可以修改,元组的元素不可以修改,所以元素又可以称为不可变的列表,好了元组学习完毕了。
列表用中括号 []
进行定义,元组用小括号 ()
进行定义,元组的语法格式如下:
元组中的每一个数据也称为元素,元素也可以是数字、字符串或者列表等内容,输出使用 print 函数即可。
特别注意如果元组内的元素只有一个,需要在定义的时候在元素的右侧增加一个英文逗号 ,
,例如:
下面就在 PyCharm 中进行一下实际的编码吧。
有列表在前,该部分学期起来就比较简单了,在元组中获取元素也是通过中括号 []
加上索引的方式,与列表保持一致。
列表也可以通过循环去输出,可以自行通过 for 循环进行尝试。
列表中的元素可以通过索引去修改,但是元组不可以,以下代码会出现错误。
该错误提示如下:
原因为本篇博客开始提及的元组不允许修改元素,上述错误翻译之后表示 tuple 对象不支持赋值。
由于元组与列表太相似了,接下来的一些知识点只做简单罗列。
len
,count
…,如果列表方法会对元素进行修改,那不可用于元组,例如 append
, insert
… 如果想详细查阅,回忆 dir
方法。max
、min
…在开发代码的过程中,有时需要对列表与元组进行相互转换,该转换类似之前学习过的强制转换的过程,核心的内置函数为 list
与 tuple
。
将元组修改为列表。
将列表修改为元组。
函数 zip 可以将一个可迭代对象,如列表打包成元组,打包之后返回的是一个 zip 对象,说起来有点绕,而且应用的场景不是很明确,可以先看代码学习一下。
输出结果:
通过代码你可以看到,zip 把两个列表的数据合并了,每个列表中对应索引位置的元素合并在了一个元组里面。上述代码中就出现了 apple
与 苹果
对应,orange
与 橘子
对应,pear
与 梨
对应。
如果放在 zip 函数的列表参数长度不相同,那 zip 会选择元素最少的那个列表作为依据,形成对应关系。
该代码第一个列表有 2 个元素,第二个列表有 3 个元素,最终输出的结果为:
如果在 zip 中的参数前面增加
*
符号,相当于解压,返回二维矩阵式。
代码如下:
元组既然与列表这么相似,那为何 Python 还要专门设计一个元组数据类型来呢?
相比于列表,元组有如下优点。
元组与列表就像是两个相似的亲兄弟,只在外观上有一点点区别,核心的区别是一个可以被修改(列表),一个不可以被修改(元组),其它的差异都是基于此衍生出来的,所以掌握这个内容之后,你能对比着学会这两个知识点。
最后一碗毒鸡汤
只要坚持下去,总会有失败的一天。 O(∩_∩)O 哈哈~
今天是持续写作的第 <font color=“red”>5</font> / 100 天。
如果你有想要交流的想法、技术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